10707 「無人」商機正夯,AMAZON 搶佔先「機」
張貼日期:2018/10/9 上午 06:46:08
蔡欣蓓、趙又霓、謝承恩
「打開App」、「拿取商品」、「走出商店」、「自動結帳」是Amazon Go賣點,也是許多零售商欲仿效的指標。
伴隨著科技發展無人商機正在成長當中,而這個「新零售時代」,不管是無人機送貨、無人旅店、無人車等等,正在慢慢改變著傳統社會運作,今年1月才正式開幕的亞馬遜無人超市Amazon Go,標榜「商品拿了就走」的快速消費體驗。它所掀起的無人零售的新型態,成為科技圈內最火紅的話題,甚至在全球掀起一股無人商店的風潮。
「手機」成為進入店裡的唯一憑證,商品拿了就走,創新的免排隊結帳模式
下載完Amazon Go應用程式,用亞馬遜帳號登錄,打開QR條碼,在門口的閘機上掃一下,就可以走進商店了,離開時站在出口閘門前,門就會自動開啟,只須將商品拿在手上,或是放進店家免費提供的橙色購物袋,不需刷門就能拿著商品離開,不需要排隊結帳。商店會根據顧客離店時所攜帶的物品品項和數量自動計費,再從該帳戶事先綁定的信用卡扣款。
(好奇心日報)
超過50臺深度相機陣列,以及搭配貨架上的多種環境感測器是偵測追蹤的關鍵
一套結合電腦視覺的影像辨識系統,能自動偵測商品、分析消費者動作,以及追蹤在店內移動的路徑,以判斷顧客拿取了何種商品。這些相機被懸掛在天花板下方,並以各種不同角度,對準下方的走道或是貨架上的商品,以偵測追蹤消費者的一舉一動。
Amazon Go在辨別商品、分析顧客行為動作的出色能力,甚至還能夠用來預防它免於遭竊,即使是消費者想要試圖欺騙,也很難躲過它的法眼,憑著店內大量攝影機和感測器,就能追蹤顧客從貨架上拿下或放回哪些商品。顧客每從貨架上拿取一件商品,就會將該件商品計入該用戶的虛擬購物車裡,若是將商品放回架上,則會自動移除。就算拿完商品要放回時不小心擺錯了位置,並不是原先商品放置的位置,也一樣能夠正確辨別,不會將該商品列入計費。在顧客走出店鋪後的幾分鐘之內,電子收據就會推送到你的手機上,扣款則會在那之後的幾分鐘內完成。
(癮科技)
以「自製食物」為主,商品上沒有任何多餘的標籤
通過閘機進門後正對著的貨架是Amazon Go 最核心的品類:自製食品。到了午餐和晚餐的高峰時段,許多顧客刷手機進了門,就直奔這個貨架,挑選幾樣轉身就出門去。
每樣商品上都有一個RFID 標籤(與悠遊卡、門卡原理相同)。店內的收銀系統是靠著掃描RFID 標籤來判斷顧客購買了什麼商品。相對於京東的無人超市,支付時則是用臉部辨識來扣款。但是Amazon Go 用的是一套完全不同的技術,從你掃瞄進門的那一刻起,系統就將你和你的帳號綁定在了一起,利用人臉辨識等技術,系統將顧客從貨架上拿起的商品加入虛擬購物車,放下的商品就又會被移出購物車。當顧客走出閘機的那一刻,系統停止追踪,就自動完成結算。
無人商店的目的不是為了省成本,而是「創造體驗」
回到零售業的本質,是要提供顧客有價值的服務。零售畢竟是服務業,拿掉人與人互動的溫度是否有意義?重點在於怎麼讓人做最有效率的運用,達到最適化,完全無人的店鋪營運成本仍高,直到現在都還是實驗性質為主。關鍵還是在如何拆解服務流程,實驗哪一個環節注入智慧科技能改善流程,就可以提升服務的價值。服務科技很難一步到位,當服務流程拆解後,哪些能智慧化、無人化,又有哪些不適合,了解後才能使科技為服務加值、創新。
參考資料
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84689
https://newtalk.tw/news/view/2018-05-27/125723